Visa 于 1973 年 和 1974 年 分別投產了 BASE- Ⅰ和 BASE- Ⅱ,實現了在線交易授權和單據交換。同期,萬事達卡上線了 BankNet和Ⅰ -Net 系統,將紙基運營遷移到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實現了聯機在線交易。聯機在線交易的使用開啟了電子支付的大幕,使人類邁入非現金支付時代。隨著電子支付依賴的金融專網逐漸擴展到互聯網、通信網絡、數字電視網和移動互聯網,電子支付模式創新日新月異,創新速度加快,電子支付更是快速普及。目前,為大眾所熟知的電子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支付、借記卡支付、預付卡支付以及手機支付、語音支付、互聯網支付、網關支付、快捷支付、積分支付、條碼支付、優惠券支付等。
1.電子支付的主要參與方。
從本質上講,電子支付實現的是資金轉移,即通過電子方式將資金從一個賬戶轉移到另一個賬戶。當然,資金轉移的交易指令確認和資金所有權交割確認尚未實現實時化,因此,電子支付的核心參與方是付款賬戶所有人和收款賬戶所有人。為收付雙方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均應稱之為“電子支付服務商”,包括商業銀行類支付服務商、非銀行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商以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商?傮w來說,電子支付的主要參與方包括付款賬戶所有人、收款賬戶所有人和支付服務機構。
2.支付工具。
支付工具是電子支付付款人用于付款的工具,是付款賬戶的載體或外在形式,從廣義上講就是客戶身份的外在形式。最典型的支付工具包括有形的信用卡、借記卡、預付卡、交通卡,無形的信用卡卡號、借記卡卡號、預付卡卡號、支付寶賬號、微信支付賬號、積分賬號,虛擬形式的條碼,生物形式的指紋、虹膜和面相等。
3.支付受理方式。
支付受理需要通過某種電子受理方式識別出支付工具,并將其信息和支付交易請求指令加密發給支付服務機構的支付平臺,支付平臺再會同付款賬戶機構完成扣款授權和交易指令確認。因此,電子受理方式有兩大關鍵功能 :一是能夠識別出支付工具的信息 ;二是能夠將支付指令通過網絡加密上傳至支付平臺。常見的電子支付受理方式有 POS、手機刷卡器、互聯網支付終端等有形受理終端和IVR 語音、互聯網頁面及各類客戶端軟件等虛擬形式。
4.服務功能。
電子支付起源于消費支付,也就是銀行卡行業定義的消費功能。消費交易實現了消費者資金向商家的轉移,也是一種轉賬交易。
在消費交易之外,電子支付的功能已經擴展到轉賬、預授權、代收付、繳費、還款等。轉賬交易的應用場景只是反映資金所有權的轉移,并不體現商品或服務的交易。電子支付的一般模型如圖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