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f0fhe"><label id="f0fhe"></label></tr>
  • <acronym id="f0fhe"></acronym>
      1. <tr id="f0fhe"></tr>
        無憂支付網首頁
        囊括國內所有第三方支付公司信息
        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支付接口服務
        24小時服務電話
        182 2176 9212
        站內搜索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支付知識 >

        第三方支付三大轉型趨勢分析

        添加時間:2014-09-02 17:19

          “現在的市場環境純做支付很難掙錢,第三方支付必須轉型,布局其他業務,否則必死。”近日,一位銀聯內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深入支付機構調查發現,目前支付機構充當融資中介,行業里比較普遍,大型支付機構均有涉足,模式大致是支付機構向銀行提供商戶交易流水和信息,由銀行審核后放貸。

          業內人士稱,支付平臺連接大量的商戶、用戶和金融資源,并沉淀了海量交易數據。這些資源和數據對于展開綜合金融服務極為有利。

          同時,與“余額寶”類似的金融理財服務方面,支付機構過去一年也都邁出了第一步,余額理財成為支付機構的又一增值服務。面對火熱的P2P領域,支付機構則以平臺資金托管為主,有個別平臺也建立了內部的P2P平臺。

          一、試水綜合金融服務

          7月23日,快錢公司在上海召開首屆外包服務商大會,全面規劃專業發展路線,培養專業級外包服務商。針對中小企業市場,快錢圍繞“支付疊加應用”的發展戰略,針對中小企業的應用場景,疊加多種創新產品,形成了包括高效收單、金融服務、會員管理、預付卡、理財等在內的一整套中小企業解決方案。

          快錢公關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錢目前擁有近400家代理商;此前,行業普遍存在代理商管理不善的問題,為管理代理商,提供更多附加值產品,快錢搭建金融服務平臺,面向正規商戶提供POS貸、理財類以及會員管理類服務。

          而這并不是快錢第一次是試水融資中介,此前快錢宣布將業務范圍由單純的電子支付延展到更為廣闊的信息化金融服務領域,成為“保理商”的角色,處理應收賬款的打包、融資以及回款等。不過,快錢并不提供資金,資金還是來自于金融機構,如銀行、信托等。上述快錢人士告訴記者,保理業務目前針對核心企業做供應鏈融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

          另一家大型支付公司匯付天下也開始做金融中介服務,匯付天下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跟匯付合作的銀行包含國有四大行、全國性股份行、城商行等不同類型。公司給不同客戶群推薦的銀行不一樣,目前貸款額度很低,大概在5萬元~10萬元左右。

          而據記者了解,匯付天下本周已成立獨立的匯付金融公司,由匯付天下執行副總裁劉鋼擔任總裁,組織架構分為信用業務事業部和理財事業部等。匯付天下相關人士表示,新成立的匯付金融公司,也在不斷探索新興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新模式,打造民間金融家服務平臺,彌補傳統金融未及之處。

          易寶支付總裁唐彬也告訴記者,易寶從2008年開始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短期的小額資金,累計下來共有300億元的貸款量。合作銀行包括工行、招行,易寶只收取手續費。

          談及融資中介服務,不得不提及線下最大的收單服務商銀聯商務,去年6月,銀聯商務與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出全新POS網絡商戶貸款業務。

          事實上,第三方支付機構涉足融資中介,既有其傳統收單業務利潤微薄的原因,也有其自發的優勢。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向記者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競爭激烈,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7月10日,已有269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市場銀聯根基龐大,而各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支付業務模式也較為同質化,一些銀行也在加入收單市場。眾多入局者以微薄的利潤讓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擴張成為必然。

          二、掘金金融理財市場

          2013年,余額寶的崛起,開啟了全民理財的新篇章,也讓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看到了金融理財巨大的市場。

          同時,余額寶的成功,自然也讓第三方支付機構看到了掘金金融理財業務的機會。最先開始追趕的是線下收單老大銀聯商務,其于去年發布了“天天富”理財產品,不同于其他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天天富”從面世第一天起,就將服務目標鎖定在“中小微商戶”群體。

          據了解,“天天富”基金理財產品將基金理財產品的起購門檻從200元直降到了“1元起”;贖回資金T+1到賬時間升級為T+0當日到賬;后續不斷增加接入基金公司數量,包括南方、建信、易方達、大成等在內的9家知名基金機構都已上線,簽約的基金公司達到18家。

          緊接著是依托于財付通支付渠道的微信理財通,今年1月15日,微信理財通在微信“我”界面的“我的銀行卡”頻道中正式上線。

          4月10日,第三方支付機構匯付天下宣布,推出“生利寶”,和其他理財賬戶不同的是,“生利寶”在P2P平臺托管賬戶中搭載理財通道,該模式為業內首創。

          此外,有預付卡公司嘗試金融理財業務,上海得仕企業服務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聯合寶盈、大成兩家基金公司推出中小企業版 “余額寶”,進軍企業理財市場,并推出兩款理財產品,其一是與寶盈基金合作的不定期理財工具,其二是與大成基金合作的30天定期理財工具。

          不過,火熱的“寶寶們”也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利率從年初至今也呈現逐步下滑趨勢。而對于追隨者來說,也只能望“余額寶”興嘆。

          據天相投顧基于公募基金2014年二季報的統計顯示,截至二季度,對接微信理財通的華夏財富寶遭遇199.73億份的凈贖回。不僅如此,互聯網“寶寶軍團”在經歷一年時間的大熱之后,目前正逐漸降溫,據天弘基金披露的信息,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額寶規模為5741.6億元,而今年一季度規模為5412.75億元,二季度環比增速僅6%.

          三、快速拓展P2P托管業務

          過去一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P2P無疑最具話題性。在此背景下,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開始把目光投向P2P網貸領域。

          唐彬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易寶支付不僅最早做了貸款中介,還擁有自己的P2P平臺,為商戶提供融資服務。

          不過,唐彬介紹,易寶的P2P平臺和一般面向公眾的P2P平臺并不一樣,該平臺是完全內部體系運作,并不面向公眾。

          除了自己做P2P,眾多支付公司開始快速拓展P2P托管業務。環迅支付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P2P托管業務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在去年推出了高效的 “個人互聯網金融管理平臺”,可以有效地提升使用該行業平臺用戶的資金安全性。

          匯付天下提供的P2P托管賬戶業務,已接入近200家P2P平臺,是國內接入P2P托管賬戶業務最多的支付公司。此外,支付寶和財付通等也紛紛涉足P2P托管。

          不過,關于P2P托管是否能真正避免平臺攜款跑路、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疑問。有律師向記者表示,此前出現的一些跑路事件,第三方支付托管不僅未能起到作用,反而還加大了案件調查的難度。

          鑒于此,一些平臺選擇了銀行托管賬戶,比如紅嶺創投跟平安銀行(000001,股吧)合作進行資金托管業務;人人貸與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上海分行簽署風險備用金托管協議,該行將對風險備用金專戶資金進行獨立托管,并對風險備用金專戶資金的實際進出情況每月出具托管報告。

          風險控制的焦點:

          一、信用支付引質疑風控能力將決定成敗

          “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信用支付是很自然的現象,從支付角度看,支付和信用都是讓交易更方便,過渡到虛擬信用卡業務也是合理的。”近日,易寶支付總裁唐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信用支付如何進行風控是一大難題,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是央行叫停虛擬信用卡的原因之一。信用支付其實是基于大數據的挖掘應用,風險控制的核心是對信息的掌握,在交易風險控制上,支付機構比銀行還有優勢。

          紛紛布局信用支付

          去年3月,阿里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對外公布,阿里巴巴即將推出信用支付業務。根據方案,支付寶用戶憑借在淘寶和天貓的交易和消費記錄,可向支付寶申請提供1元~5000元的信用額度;用戶需要在還款日之前進行還款,最長可獲得38天免息期。

          事實上,這并不是支付機構第一次推出信用支付。去年12月,新浪支付推出信用支付產品 “信用寶”.“信用寶”作為行業首創,無需綁定銀行卡,即可進行信用付款。

          據新浪支付副總裁劉偉介紹,信用寶瞄準的是移動支付市場,主要適用于游戲道具、閱讀、視頻等虛擬產品。

          信用寶初期的授信額度約50~100元,用戶透支消費后有7~14天的還款期限,14天之后開始催收,28天之后產生壞賬。第一筆壞賬由商家承擔,第二筆以后的壞賬由新浪支付和其承保單位眾安保險共同承擔。

          此外,今年2月,京東“白條”上線公測,得到京東“白條”資格的用戶可以享受“先消費、后付款”的信用賒購服務。

          5月12日,中國平安(601318,股吧)旗下移動支付應用壹錢包2.0版上線,壹錢包 “借錢寶”可以給予合格的申請人50~10000元的循環授信額度,申請人可以在授信額度內在壹錢包的特約商戶平臺消費“借錢寶”業務先消費后還款。

          對于支付機構推出信用支付業務,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錢海利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支付寶推出信用支付,更多的是建立在自身商業體系之上,是基于京東、阿里的大數據與互聯網金融結合,借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金融產業鏈。即刺激消費和強化用戶粘性,又是構建自身商業閉環,以電商銷售為基礎布局整個金融產業。

          二、支付機構風控比銀行有優勢?

          今年3月,支付寶、騰訊相繼宣布將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最低授信額度為50元。3天后,央行緊急下發《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中稱,“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并且“要求立即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有關業務”.

          央行至今也沒恢復虛擬信用卡業務,支付機構推出的信用支付,其功能和虛擬信用卡十分相似,難免讓人懷疑支付機構借道信用支付,間接從事虛擬信用卡業務。

          事實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央行之所以要叫停虛擬信用卡,主要是擔心風控不到位,出現如利用虛擬信用卡洗錢、惡意套現等現象發生。

          銀聯的相關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信用支付其實是基于大數據的挖掘應用,探索形成業務模型,根據預期風險的水平評估,調整對應的利率,解決個人或小微融資問題。市場前景很廣,挑戰就是風險控制水平,做得好,業務發展很快,反之,就會虧本倒閉。

          不過,唐彬認為,信用支付風險控制的核心是對信息的掌握,支付機構掌握了大量的交易信息和商戶的流水,在交易風險控制上面比銀行還有優勢。
        關閉

        1.點擊下面按鈕復制微信號

        18221769212

        2.打開微信→查找微信號

        加為好友 開始支付接入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2. <tr id="f0fhe"><label id="f0fhe"></label></tr>
      3. <acronym id="f0fhe"></acronym>
          1. <tr id="f0fhe"></tr>